上市银行净息差连续5年收窄,银行“加减法”应对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期。银行业在进入‘低利率、低息差’周期的同时,还面临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贸易冲突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复杂多变的环境对上市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

5月13日,安永发布《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该报告分析了中国58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

从总体情况来看,2024年度上市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87万亿元,同比增长0.06%,净利润合计人民币2.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2%。

拆解利润构成,报告认为,上市银行2024年度净利润较2023年度增长人民币25.72亿元,一方面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的增长带动收入端其他营业收入的增长较快,抵消了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的影响,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支出端尽管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加人民币202.50亿元,但信用减值损失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人民币706.66亿元。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净利润同比略有上升。

报告显示,2024年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合计为人民币43,245.43亿元,同比下降2.20%,主要由于2024年市场利率持续下降,各大银行持续落实让利实体经济政策,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延续上年下降趋势。

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2024年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报告显示,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52%,较上年下降17个基点,已连续五年下降,最近三年净息差均低于2%。受净息差收窄的影响,上市银行2024年度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0%,连续2年下降。

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大型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58%,降幅有所收窄,其中交行、农行和邮储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主要是由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或规模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其余3家大型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00%,降幅相比2023年度扩大,其中中信和兴业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增长和净息差降幅管控。城商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1.50%,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6.16%,除常熟农商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以外,其余农商行均有所下降。

在佣金和手续费收入方面,2024年上市银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对客户采取减费让利措施。报告显示,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为7.87%、12.5%、7.84%和9.05%。不过,不同上市银行出现分化,有20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2023年度上升,38家银行较2023年度下降。

上市银行“加减法”

忻怡分析,面对挑战,上市银行一方面做加法:多元开源拓展非息收入,优化营收结构;多渠道补充资本,夯实服务实体经济实力;融入国家战略,深耕‘五篇大文章’,寻找业务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做减法: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控制营业费用增长;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信用成本。

2024年,不少上市银行把握市场机会,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推动综合化经营,净利息收入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93%,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40%,较2023年度上升了2.96个百分点。其中,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同比增长29.84%。

报告分析,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2024年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的影响,债券类资产估值及处置收益增加。

2024年,上市银行以服务“五篇大文章”为契机“做加法”,寻找业务新机遇。

在科技金融方面,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合计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2%,交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9.05%,邮储银行为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0%;10家股份制银行2024年末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人民币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3%。

在绿色金融方面,58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绿色贷款情况,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合计人民币27.72万亿元,比2023年末增长20.60%,高于贷款整体增速12.70个百分点。

在普惠金融方面,有53家上市银行披露了普惠型贷款情况,2024年末贷款余额合计人民币21.7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33%,高于贷款整体增速10.43个百分点。

在养老金融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在拥有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的2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同时开通公募基金、商业养老保险、理财和储蓄业务。

另一方面,上市银行主动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加强市场研判,动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2024年度,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为1.82%,较2023年下降了15个基点。

在数字金融方面,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华北区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认为:“上市银行在科技投入上越来越注重投入产出比,以及科技与业务联动,从‘重建设’转向‘重效益’。2024年上市银行一方面通过加快数字金融创新,优化业务运营体系,提升银行的经营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兴技术在传统银行的应用场景与赋能机制,为全面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高银行运营效率、构建更高水平的安全运营能力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严控费用增长成为银行经营“减法”的共同选择。在成本管理方面,优化费用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费用开支,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经营,提升运营质效。报告显示,2024年度上市银行加权平均成本收入比为32.47%,较2023年度上升了0.31个百分点,但增速比2023年度放缓了0.67个百分点;业务及管理费合计人民币19,020.50亿元,同比上升1.08%,增速较2023年度放缓1.10个百分点。

控制风险仍然是银行业坚守的安全线。报告显示,2024年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人民币22,866.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98.99亿元,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末的1.28%下降至1.26%。拨备覆盖率保持稳定,2024年末上市银行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37.10%,较2023年末下降3.34个百分点。上市银行持续加强风险防控,降低信贷成本,2024年度信贷成本为0.66%,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利润表中计提的减值损失较2023年度下降5.47%。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2024年末为1.74%,虽然较2023末上升0.14个百分点,但基本与2022年末的1.73%持平。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许旭明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政策来看,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且把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重点位置,今年3月,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的发放力度,合理设置有关消费贷的额度、期限、包括利率,支持金融机构相较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优化个人贷款偿还方式。金融监管总局也发布了《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和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的措施,这些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在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下,消费信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银行确实应该关注相关风险。包括监管提出要求银行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控,要注重审查借款真实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避免多头授信,要提升独立的风控和系统建设能力。所以银行在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还是需要针对消费信贷业务特点,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风险管理。”

展望2025年,忻怡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上市银行将面临更多机遇,但不确定性和挑战犹存。上市银行需紧跟政策导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加速转型,寻求业务发展新突破,积聚发展新动能;积极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深挖禀赋价值,构建更稳健、更均衡、更有韧性的收入结构、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建立更精准的风控体系。

  • 演员黄晓明、金世佳进入上海戏剧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 【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书写挺膺担当的奋斗答卷
  • 75万采购防火墙实为299元路由器?重庆三峡学院发布终止公告: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 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但生产率近三年来首次环比下降
  • 复星国际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机构:临时性贸易协议令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几率降至35%
  • 《单身情歌》制作人韩贤光去世,林志炫发文悼念
  • 马克龙称法英正与乌克兰商议“在乌部署欧洲军队”
  • 纽约联储上调二季度GDP增速预期至2.42%
  • 电商竞争转向,天猫小红书再“握手”
  • 甜蜜升级!解锁荔乡茂名的全新打开方式丨发布会看广东
  • 新华时评丨中国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坚定不移
  • 屠光绍:资本市场的建设不能就市场谈市场,完善的生态体系是重要保障
  • 王毅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电话
  • 5月12日美股成交额前20:Wedbush将谷歌移出“最佳投资名单”
  • 复旦相辉堂上演原创历史人物剧《王淑贞》,胡歌参演
  • 远景集团宣布连续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 昂瑞微冲科创板:3年累亏超8亿元,存货跌价计提存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