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中消协点名新能源汽车行业三大投诉热点

5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在官网发布《2025年之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文中公布了八项具体的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投诉较为集中的新问题。

中消协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模式转变及产品更新节奏加快,一些企业在营销和售后服务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纠纷的发生,具体表现为定金退款争议频发、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和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三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多数厂商采用预售模式,部分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因车辆交付延迟、配置与宣传不符等原因申请退款,但商家以“订单已锁定不可更改”等为由拒绝退还;

其次,部分消费者反映,刚购车不久厂家即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优的新款车型,消费者心理落差明显;

最后,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的 *** 补贴、置换补贴或其他优惠在实际交付过程中未能兑现,从而引发纠纷。

中消协公布的一则具体案例显示,孙先生称其于2025年2月5日缴纳订金购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2月9日缴纳剩余费用,共计13.28万元,2月10日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办理完机动车登记手续的当晚,该品牌发布智驾系统并且全系标配。

消费者称在与该品牌销售沟通购买车型及其价格时,销售人员并没有告知车型即将停产,且购买的车型仅仅上市三个月。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在明确知道车辆将会重大升级的情况下,依然不对消费者明确告知,反而加快办理速度,让其在发布会当天完成交易,并承受莫大损失。消费者投诉要求商家对其购买的车辆进行免费升级或提供等额的经济补偿。

中消协认为,作为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应摒弃“重营销、轻履约”的短视行为,强化合规销售和售后保障,建立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在销售协议等条款中应清晰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明示各类补贴政策适用范围、申请流程及截止时间,不隐瞒限制条件。加大对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等营销环节的信息披露,平衡好企业自主经营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宏观看客:美英协议还值得欢呼?反正市场先信为敬
  • 本土智能化难解保时捷困境
  • 商业头条No.67 | 零跑盈利,务实胜出
  • 贵阳银行董事长张正海:将平衡业务稳健发展与投资者长期回报,目前尚无中期分红的相关安排
  • 1450亿元!财政部拟发行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二期)
  • 重庆党政代表团在沪考察,陈吉宁龚正与袁家军胡衡华共商两地深化合作工作
  • 加拿大航空:受贸易紧张局势影响,飞往美国的机票预订量下降 “百分之十几”
  • 九部门联手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 生态环境部:重型货车排放监管是重点
  • 央行: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 美国对商用飞机及其零部件进口启动232条款调查
  • 经济日报整版聚焦“妈妈岗”:就业路越走越宽,有温度重实效
  • 德国DAX指数创下纪录新高 成为首个突破3月峰值的欧洲主要股指
  • 美国汽车行业机构批评美英贸易协议 称将损害本土车企利益
  • 美国商务部长:英国将购买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
  • 韩国前国务总理韩德洙加入国民力量党
  • 【专访】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中国区酒店总裁周锋:揭秘美高梅华府品牌的文化叙事
  •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铭记二战历史,传承深厚友谊
  • 美国债市:国债收盘窄幅涨跌互现